欢迎访问司集精神病医院!现在是:
焦虑症
焦虑症的诊断要点
日期: 2019-01-16来源:

一、起病形式

本病的两个类型起病形式截然不同,广泛性焦虑为缓慢起病,病程常迁延数年之久;惊恐发作起病突然,呈间揭发作,间揭期精神状态保持正常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1.焦虑和烦恼:经常担心可能发生和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。通常把那些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心的担忧称之为“自由浮动性焦虑”。若担心生活中可能发生于自己或亲友的不幸事件,被称为担心的期待。患者常心烦意乱,坐卧不安,注意力难以集中,对生活兴趣索然,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。

2.运动性不安:表现为搓手顿足,来回走动,紧张不安,不能静坐,眼睑、面部和手指震颤。有的患者双眉紧锁,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,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,经常觉得疲乏。

3.过分惊惕:表现为惶恐,易惊哧,对外界刺激易引起惊跳反应。注意力不集中,觉得脑子一片空白。入睡困难,睡眠中易惊醒。情绪不稳,易激怒。

4.惊恐发作:常突然产生强烈的恐惧感,有如大祸临头或自己即将死去,这种心情常使患者难以忍受,同时感到心悸、胸闷、胸痛、胸前压迫或呼吸困难、喉头堵塞,如将要窒息一样。因而惊叫、呼救、外奔时有发生;有的出现过度换气、头晕、非真实感和多汗,面部潮红或苍白,步态不稳、震颤、手脚麻木、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,以及运动性不安。每次发作历时很短,5~20分钟,很少超过一小时。可自行缓解,或以哈欠、排尿、入睡的方式结束发作。

5.预期焦虑: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,常担心再次发病。因而惴惴不安,也伴一些植物神经亢进的症状。

6.求助和回避行为:惊恐发作时的强烈恐惧感使患者难以忍受,常急切要求救助。在发作的间歇期,一半以上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后得不到救助而主动回避一切活动。如不单独出门,不到人多热闹的地方,不敢乘车旅行等。

三、辅助检查

1.心理测验:有关焦虑的量表,如汉密顿焦虑量表,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均可作为诊断的参考。

2.生理测验:前额肌电图提示活动增多。收缩压较高,心跳加快。皮肤电阻反应变动大。

3.脑电图:α节律较少,且α活动多在较高频率范围。

【诊断标准】

1994年7月制定的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》(CCMD-2-R)中,本症的诊断标准如下:

一、广泛性焦虑

1.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。

2.以持续的焦虑症状为原发的主要的临床相。焦虑症状表现符合下述两则:

(1)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;

(2)伴植物神经症状或运动不安。

3.排除强迫症,恐怖症、疑病症等。

二、惊恐障碍

1.符合精神症的诊断标准。

2.一个月内至少有三次惊恐发作,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而持续一个月。

3.惊恐发作符合以下四项:

(1)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,或者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,以致发作不可预测;

(2)两次发作中的间歇期,除了害怕再发作外,没有明显症状;

(3)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,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,还往往有人格解体,现实解体、濒死恐怖、失控感等痛苦体验;

(4)发作来得突然,10分钟内达到高峰,一般不超过一小时,发作时意识清晰,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。

4.排除恐怖性神经症,抑郁症等继发的惊恐发作。

【临床类型】

1.广泛性焦虑症:常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,有的患者可在一次重型抑郁发作之后发病。出现无明确对象,无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,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,出现运动性不安和过分警惕,并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,使患者难以忍受、无法摆脱。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。

2.惊恐发作:并非因重大事件或特殊情况而引起,常突然起病,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和失控感。每次发作短暂,一般不超过1小时,发作后无明显症状。发作较频繁,每月至少3次。两次发作的间歇中,有的患者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。发作时也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。

版权所有:巢湖市司集精神病医院

备案号:皖ICP备12010951号

联系电话:0551-88177106

传 真:0551-88177106

E-mail:chxushi@sohu.com

地址:巢湖市司集镇

邮编:238071

网站制作及维护:巢星网络

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412号